来源: 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网 编辑: 李雪峰
竹简木简
我们的祖先用简写书大约开始于商代,一直延续到东汉,前后约有1600-1700年。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130篇,约52万字,就是用简写成的。它记叙了古代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首尾3000年左右的历史。
中国古代的著作很多用简写成的,例如:《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九章算术》--中国古代最早的数学专著。
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座西汉古墓中,出土了4924片竹简。简上记述的多为军事知识,其中有中国古代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
古人写文要随身携带三件宝:笔、墨 、刀子。那刀子的作用就同现在的橡皮一样。在简上写字,一般都是从上到下分行书写,每行字数不等,多则40字,少则10多字或几个字。要写一部几万字的简书就得用数千片竹、木简。简写好后按顺序把竹、木片用绳子穿订成册,就成了书本。有的书重,携带时还需用车子来运载。也有先编成册,然后再写的。据说西汉时,有一位文学家叫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3万字的奏章,一共用了3000多片竹简,由两人抬着进宫。传说中国 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每天要批阅60多公斤的竹、木公文。
竹、木片制作的书虽然笨重,但在古代,这种简书对传播政治、文化、军事、医学 等各种知识发挥过重大作用。汉代以后,中国发明了纸,简的使用才逐渐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