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网

碑贴欣赏

来源: 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网 编辑: 李雪峰

《书法三昧》

发布时间: 2019-02-13 20:14:42

 

金华胡翰曰:楷法虽出于汉、魏,未见于三代,其源要从篆隶而变也。其点画、波、磔、横从、曲直、圆锐、端侧岂徒然哉,其中必有法矣。夫分上而分下,辨左而辨右,宜偏宜中,或藏或露,有起而有止,当向而当背,其俯仰,其收驻,其推让,其回折,先后开合之次序,大小长短之类聚,必使相称相应,然后体始成而少合乎古人变楷初意尔。不然,字势虽可爱而无法之可尚,不过一楷书俗吏,如涪翁所云何足重哉。此编名书法三昧,不知撰者谁氏。其言或本于古人之所已言,而书则未有能尽知也。前元时见于都下馆阁名臣家,渔阳鲜于枢、吴兴赵松雪、康里巙巙子山常宝爱之。参政周伯琦来吴中,久而人方知其有是编,其归鄱阳也,人始得而相传之,乃知诸公之宝爱果然也。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固常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其容止之可观,进退之可度,隐然自见于毫楮之间,端严而不刻,温厚而难犯,简缘云:知此方可免峥嵘求胜之态。如邓志之论蔡君谟,始可以为善矣。临池君子,其谓然乎?

书法题辞

执笔之法,实指虚拳。运笔之法,意在笔先。八法立势,永字精研。一字体态,侧倚取妍。仰覆向背,开合折旋。垂缩留放,肥瘦方圆。画分篆隶,锋别正偏。藏风聚气,结构绾牵。习与俱化,心手悠然。凡兹三昧,参透幽玄。苟非知者,不可以传。

一、下笔

下笔之始有折锋,有搭锋。凡作字,第一多是折锋,第二三字多是搭锋,承上笔势故尔。若一字之间右边多,是折锋应在左边故也。又有平起如隶,简缘云横画。藏锋如篆,简缘云竖画。大要折搭多精神,平藏善含蓄,简缘云:方与小篆合。则妙矣。

二、布置

布置如中字孤单则居中,龙字相并则分左右为二停,冲字则分为三停,云字则分为上下二停。凡四方八面,点画皆拱中心。唯咙呼吸等字,左短口欲上齐,和扣如知等字,右短口欲下齐。须先主后宾,承上接下,左右相应,以大包小,以少附多。太繁则减省,太少则增益。如此则成一字,自然可观。谓如宣尚高向等字,须回转右肩。如其实贝真等字,长舒左足。如月丹用周等字,则峻拔一角。如见目罔内等字,则潜虚半腹。如无字四竖,则上开下合,四点则上合下开。如工并字画则上仰下覆。如三字则上画仰,中画平,下画覆。与畺字同。如爻字则上捺留,下捺放。茶字则上捺放,下捺留。如亦字右缩左垂,斤字则右垂左缩。上下亦然,如毚字则下免除二撇,悬字则除系左点,辟字则除上口,盛字则除成字中钩,如神字加一点,辛字加一画,册

 

门字须自立向背,八州字皆潜相瞩视。如字或止一点一画者,须大书以成其独立之势。如昌吕爻枣等字须上小,林棘羽竹等字须左蹙之类,难以枚举。以此类推,则随字立意位置,则知结体之大概矣。

三、运用

夫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盖一点微如粟米,亦分三过、向背、俯仰之势。一字有一字之起止,朝揖顾盼。一行有一行之首尾,接上承下之意。此乃古人不传之玄机,宜加察焉。

简缘云:悟此方沉着。

点之祖(凡点之类仿此。)

点之祖。蹲鸱之势三过侧法也。起自中而末锋自中出。点有尖秃斜正,随字势而用之。仰三角点、覆三角点,用于势当仰覆者。傍三角点,用于直波点水。直三角点、直四角点,用于宀

 

之类。乱四角点,起于蘭亭茂字,用于立羊善美等字。长鼠矢点,用于长吏使更等字。短鼠矢点,用于夹奚契等字。三往一复点、向背点,两傍分八字相向,与中带相背立。宽横波点、促横波点,皆用于下四点。急雁阵、缓雁阵,燕然樵三字外不可用。拗两对点,用于米兆等字。顺两对点,用于飞云等字。顺三对点,用于非灾兴变等字。上小字用于光堂等字,下小字用于示系等字,上八字用于曾公,下八字用于贝只。垂胆点,用于宁穴字等字。三角顾盼点,用于州字心字。开三点,用于糹。敛三点,用于孚。横三点,用于龙。间六点,用于荣。

画之祖(凡画之类仿此。)

画之祖。勒法也,状如算子,便不是书。其法初落笔锋,向左急勒,回向右横过,至末复驻锋。折回其势,首尾俱低,中高拱如覆舟样,故曰勒。常患平。智永、虞世南,上而锺、王多用篆法为画。欧阳、褚、薛多用隶法为画。秘诀云:竖画须横入笔锋,横画须直入笔锋。简缘云:得此大悟矣。此不传之枢机也。

短画之祖(凡策之类仿此。)

短画之祖。策法也,其法仰笔<走历>锋,轻抬而进,有如鞭策之势,故言策不言勒。异于勒者,勒则两头下中高,策则两头高中下。唐太宗云:策者仰策仰收。柳宗元云:策仰收而暗揭,如其天夫才之类,皆短画皆为策也。

竖画之祖(凡直落笔仿此。)

竖画之祖。努法也。柳宗元云:努过直而力败。其法初横入,笔向上行而少驻,复引锋下行,势须作凸胸而立。至末复驻锋收向上,此垂露也。末锋驻而不收,引而伸之,此悬针也。大要画多则分仰覆以别其势,竖多则分向背以成其体。目字之竖向也,门字之竖背也。川字中竖直,左右之竖相背。册字中二竖直,左右之竖相背。图字六竖相向皆分向背,以避铺算子也。

钩之祖(凡钩之类仿此。)

钩之祖。趯法也。柳宗元云:趯宜蹲而势生。其法蹲锋上出险势傍分。然亦分三体,左如氐长字,须长趯以应右。右如门丹字,须长趯以应左。中如东乘字,趯须朝上。又有棘针,短而有力。虿尾,丁亭宁字用之。蟹爪,殊字用之。事于之趯,皆随体变化也。

撇之祖(凡撇之类仿此。)

撇之祖。掠法也。柳云:掠左出而锋轻。颜云:掠仿佛以宜肥。其法曰:此乃斜悬针而末锋飞起也。简缘云:记此则撇无病。宜出锋处送笔力到而匀,不可半途撇出,则无力而瘦弱,如大夫右字之类是也。又谓之腕须直下笔而弯出之,如左字用

 

须斜硬,右字用

 

须腕转也。钝吟云:手根悬起和笔俱行,则长撇如兰叶。若手根著纸则斜拂去,有半途拨出之病。

简缘云:七法皆正锋,惟掠法用偏锋。

短撇之祖(凡啄之类仿此。)

短撇之祖。啄法也,水永等字用之。其法下笔驻锋后即出,名曰啄。柳宗元云:啄仓皇而疾掩。凡字之短撇皆用之。隼尾也,如立人头上撇是也,如鹰隼之立乎柱首。竖三撇者,则须分势,如三字之画为仰、平、覆也,此则上撇平,中撇斜,下撇直,状如柳穿鱼。

捺之祖(凡磔之类仿此。)

捺之祖。磔法也。今人作捺多是两驻,虽曰三过,实不知此法。其法首抢起,中驻而右行,末驻笔蹲锋而出。如兰亭之捺,皆含蓄而不露,最为高也。柳云:磔<走历>趞以开撑。又有欣字燕尾者,乃急就章之波法也。如水之自泉口流出,其下遇石激而过,故谓之激石波。凡永长分外等字用之。

右上项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法备矣,书法运用尽矣。但于侧倚取妍,担夫争道,血脉联属,雄健妩媚,体态横生,出乎八法之外者,又须详论,非纸笔可形容。用力熟闲,自诣壶奥,至此不几其神乎。

上一篇  嘉庆皇帝楷书《五福颂》          下一篇  《颐园论画》
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网

热门文章推荐

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网

网站免责声明

1、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网所载的文字图片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 “来源: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需要提供《授权协议》)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并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5、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6、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删除。

7、在本网站注册的用户,需提供您的个人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出生日期、性别、联系地址、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等。 在未经本人同意及确认之前,本网站对您的个人资料负有保密义务。除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您的个人资料时,本网站将根据执法单位之要求或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个人资料。在此情况下的个人信息披露,本网站免责。

8、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评论,即授权本网站与其关联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媒体上享有非排他、永久、不可更改及完全的许可权利去使用、重新加工、修改、采用、出版、翻译、派生、分发及播出该评论。

9、本网站上的链接服务可以直接进入其他站点,链接的网站不受本网站的控制,本网站对任何与本站链接网站的内容不负责任。

10、本声明的生效、履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11、如就本声明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应尽量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则争议各方均可向网站注册所在地,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2、本《声明》的一切解释权与修改权归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网所有。

本网站联系方式:0371-66683822/23